目前分類:新聞 醫療資訊 健康生活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減肥很難;靠節食維持穩定的體重,更難。美國研究指出,節食越久,反而會刺激飢餓素(ghrelin)的分泌量,讓人更飢餓。專家建議,調整進餐時機、拉長空腹時間,有助於抑制飢餓素的量,降低食慾。

明明已經吃了東西,但還是感覺沒吃飽,是許多節食減重的人,都有過的矛盾情結。這其實是正常的人體反應。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指出,靠節食減重,超過5成的人,一年後的體重就不再減少,超過3成則反而變胖。除了久坐和缺乏規律運動的習慣,飢餓素的影響也相當關鍵。

飢餓素增加的原因

人在節食期間,大腦會不斷接收到「進食求生」的訊號,刺激飢餓素的分泌量,讓人更想吃東西,自然就很難減重。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,人體飢餓素的分泌高峰,分別在早上8點、中午12點、晚間7點,以及凌晨1點左右,前3個時段正好接近多數人的三餐時間。(推薦閱讀:不會餓的減重飲食法,這樣吃才不復胖!

飢餓素是胃腸消化道分泌的荷爾蒙,主要是增加食慾,以攝取食物和儲存體內脂肪。飢餓素還會影響睡眠型態、味覺,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。

研究發現,長期限制卡路里的攝取,反倒會刺激食慾,也讓身體有飽足感的瘦素(leptin)相對減少、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。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指出,持續節食6個月,飢餓素會增加24%。麻州菲奇堡州立大學的研究也顯示,飲食規定更為嚴苛的減脂節食計畫,6個月內就讓飢餓素增加4成。

研究:空腹時間18小時 有助降低食慾、燃脂

《國際肥胖期刊(Obesity)》7月份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,2點後不再進食,有助於身體燃脂。理由是:有助於降低飢餓素的分泌、抑制食慾。(推薦閱讀:鍾麗緹、家家成功甩肉 想靠輕斷食法減重須留意4要點

參與研究受試者分成兩組,兩組都在早上8點吃早餐,第一組的最後一餐在下午2點,之後便不再進食,直到隔天早上8點,斷食間隔為18小時。第二組則在晚間8點後不再吃,斷食間隔12小時。

研究人員收集受試者的尿液、血液裡的飢餓素濃度,並測量新陳代謝的指數,包括卡路里消耗、體脂肪率、碳水化合物,以及蛋白質消耗,同時也比較受試者的食慾,包括飢餓感、想吃的食物、食量和飽足感。結果發現,2點過後不再進餐的人所消耗的脂肪量,比另一組要多。(推薦閱讀:睡眠不足易變胖...有解啦!就算只睡5小時 起床後做這事仍可增加「瘦素」分泌

間歇斷食法雖然有效,但2點過後不吃,並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作息。營養師建議,只要晚餐和隔日早餐間隔12小時,也能達到降低熱量攝取的減重效果。

減少飢餓素分泌的做法

不要怕攝取熱量:足夠的熱量有助於減少飢餓素和增加瘦素的分泌。有研究顯示,連續2週每天多攝取29%到45%的卡路里,飢餓素可減少18%。

維持健康體重:過胖或厭食症都會影響飢餓素的分泌。

睡眠充足:沒睡飽,會刺激飢餓素的分泌,提高體重增加的風險。

增加肌肉量:身上肌肉愈多,飢餓素的分泌相對較少。

多攝取優質蛋白質: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可增加飽足感,不容易感到餓。

避免忽胖忽瘦:過於劇烈的體重變化,會干擾荷爾蒙的分泌。

資料來源:Medical News Today、HealthLine

★對更多50歲以上的熟齡身心靈議題有興趣,歡迎加入大人社團LINE@>>http://bit.ly/2M5TbN6

★加入大人社團FB,更多精彩熟齡課程、講座及旅遊資訊不漏接>>http://bit.ly/2M7BFbg

責任編輯:高儷綾

 

心得:研究發現,長期限制卡路里的攝取,反倒會刺激食慾,也讓身體有飽足感的瘦素相對減少、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。這個研究結果真的是顛覆我的想像,之前以為餓越久不吃東西可能瘦比較快,但看完這篇文章後才知道減重不能靠餓肚子,重點是要吃對食物、吃對時間才有效果。

 

文章連結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80036

文章標籤

健康管理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-11-29 健康醫療網/記者關嘉慶報導



根據統計,每4位女性中,就有1人罹患子宮肌瘤,不但會有經痛、月經量大、容易貧血,甚至會造成不孕;其實,目前針對子宮肌瘤已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,不但能快速止痛、止血,並能夠使腫瘤縮小,對於想要懷孕生子的婦女而言,不啻是一大福音!




文章標籤

健康管理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新聞]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痛 中醫從3面項切入

2017-09-02 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

58歲魏女士,日前右側膝蓋感到劇烈疼痛而就醫,中國附醫中醫部傷科侯甫葦醫師診治是退化性膝關節炎急性發作;因患者害怕針灸,便利用中醫傷科手法治療,並配合服用中藥及敷貼藥布後,疼痛症狀大幅改善,不再痛得坐立難安,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。
文章標籤

健康管理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新聞] 經常天旋地轉 恐因耳石脫位引起

 2017-08-31  健康醫療網/編輯部整理


頭暈目眩不是貧血就是腫瘤?一位64歲太太被女兒帶到耳鼻喉科門診,女兒表示媽媽這個禮拜每天晚上一躺下去就會天旋地轉,睡覺不敢闔眼,血壓也容易飆高,女兒帶她去看心臟血管內科後,開立降壓藥,為了以防萬一,
醫師也請家人再帶患者到耳鼻喉科門診檢查。

耳石脫位 眩暈多天

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卓筱芸指出,初步檢查後確認耳膜完整且無外耳及中耳病灶,眼睛無自發性眼球震顫,且步態十分穩健,進一步執行了一系列的姿勢變換檢查,最後診斷為「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」,即俗稱的「耳石脫位」,
當場施行耳石復位術之後,就緩解困擾多天的眩暈,血壓高的狀況也逐漸緩解。 

為什麼只要變換姿勢就頭暈,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陳佩怡指出,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較常發生在女性,主要是因為內耳平衡器官的耳石脫落在半規管中,只要頭部姿勢變換時,耳石在管腔中滾動連帶產生異常神經電位刺激,引發暈眩。

姿勢快速改變會產生數秒到數分鐘的天旋地轉

這類患者的症狀多是在頭部姿勢快速改變如躺下、抬頭、翻身後,產生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的天旋地轉,嚴重時甚至會伴隨著有噁心、嘔吐、步態不穩或心悸等症狀。病患若能即時接受姿勢變換檢查確診為此疾病,便能在門診立刻接受耳石復位術,
得到最快速有效的治療。

卓筱芸醫師指出,急性眩暈患者必須先區分是中樞型或是周邊型,而周邊型的眩暈大多是因為內耳的問題,因此民眾若有眩暈的問題也可以至耳鼻喉科就診,接受詳細的眩暈理學檢查、重心動搖檢查及相關聽力檢查,才能獲得妥善的診斷和治療。

原文網址: 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34764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的看法:
需多人都常常會頭暈,但往往都認為是自己貧血而忽略了其他可怕疾病的威脅。
如果頭暈的狀況經常發生應該要趕緊到附近的醫院去檢查,
如果發現因其他疾病影響更應該早點治療以致後患。

文章標籤

健康管理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